成果简介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况 | 获 奖 时 间 | 奖项名称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2009 | 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畜产食品工艺学(本成果试验田) | 蒋爱民主持 | 教育部 | |
2012 |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畜产食品工艺学(本成果试验田) | 蒋爱民主持 | 教育部 | |
2014 | 共建共享混合教学移动慕课-畜产食品工艺学(本成果试验田) | 蒋爱民主持 | 华南农业大学 | |
2017 | 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畜产食品工艺学(本成果试验田) | 蒋爱民主持 | 教育部 | |
2017 | “共建共享混合教学移动慕课”建设模式研究与应用推广 | 一等奖 | 广东省政府 | |
2014 | 全国农业院校优秀“信息化课程体系” | 二等奖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
2015 | 创新性建设“共建共享移动慕课”模式探索与应用 | 一等奖 | 华南农业大学 | |
2015 | 国家级特支教学名师 | 蒋爱民 | 中组部 | |
2014 | 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 | 蒋爱民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
2014 | 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 张波等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
成果 起止时间 | 起始:2009年 12月实践检验期:4年 完成:2014年 03月 |
“在线课程”未能完全达到目标的3个主要原因:第一“优质资源共享”等中国传统在线课程仅有展示和资源积累功能,且各自为阵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退出舞台,本成果通过“共建共享”解决之;第二“欧美纯在线慕课”因毕业率过低而“几乎死亡”,本成果通过“混合教学”解决之;第三“PC机联通慕课”无法满足“随时随地学习和随时随地引导学习”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步伐,本成果通过“移动慕课”解决之。
历经8年,在2个教育部和6个省级重点项目支持下(附件1-6),形成本成果“共建共享”、“混合教学”和“移动慕课” 3大核心,发表论文16篇(附件7-23),获得4项国家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附件24-28),并于2014年2月在泛亚慕课平台上建成第一门“共建共享混合教学移动慕课-畜产食品工艺学”,大数据统计表明学生综合成绩提高3%,低于75分的比例下降20%。
成果主持人蒋爱民被从公立的“华南理工大学”到私立的“广东东软职业技术学院”等60余所院校聘请为“在线课程建设顾问(附件29)”,在全国指导和示范建设了1868门“混合教学移动慕课”,而本成果的试验田“畜产食品工艺学慕课”仅是一门专业课,但访问量却一直稳居第一,已经高达150余万次(附件30),在“百度”等网站输入“蒋爱民慕课”即可查到100余次报道,被称为“共建共享混合教学移动慕课第一人” (附件31)。本成果的“试验田”-“共建共享混合教学移动慕课—畜产食品工艺学”2017年被认定为490门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附件32)。
本成果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2个层面取得的8大突破性进展:
①“共建共享模式”解决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各自为阵,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生存,更无法共享的体制瓶颈(附件33)
②“混合教学移动慕课”解决“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学习”、“翻转教学”和“终身学习”等技术瓶颈(附件34)
③教师混合教学移动慕课在线工作量确认系统为教师合理经济回报和课程可持续建设奠定基础(附件35)
④“综合成绩自动形成系统”解决“在线学习平时成绩自动积累”和“课程一考定终身”的瓶颈(附件36)
⑤“混合教学移动慕课智能答疑系统”解决在线课程“教师重复答疑”等瓶颈(附件37)
⑥“混合教学移动慕课+智慧教室”解决“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等瓶颈(附件38)
⑦“智能撰写试卷分析报告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为深层次分析教学效果并提供对策奠定基础(附件39)。
⑧传统纸质教材与在线课程无缝对接,学生利用“在线课程”丰富资源开展“私人定制式和终身学习”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1)“共建共享”机制:全国同行签订“共建共享”协议,不仅完善了教材、PPT和试题库完善及学科进展讲课录像,且解决了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各自为阵,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生存,更无法共享的体制瓶颈,为实现“混合教学移动慕课”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移动慕课技术:通过4款国家级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技术研发的“学习通APP”,将实体课堂中利用学习通,实现“手机点名”、“手机选人”、“手机抢答”和“手机随堂考试”等积分和“学生课外手机学习慕课丰富资源积分”与“PC机联通慕课综合成绩系统”完全打通,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老师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学习过程监控与平时成绩积累”的目标。
(3) “2个40%”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40%的学时用于翻转教学”和“在线学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的“2个40%模式”,实现了真正的“混合教学”,构建了“翻转教学+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综合成绩”的模式,解决了“课程一考定终身”的顽疾。
总成绩=在线学习40%%+期末考试51%+实验实习9%
在线学习成绩(40%)=“翻转教学”在线资源学习成绩15%+手机随堂考试15%(5次)+ 其他在线拓展资源自学成绩4%+在线提问及回答问题4%+随堂手机签到2%
(5) 移动慕课智能答疑系统:将混合教学移动慕课平台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等信息收集和整理,形成“混合教学移动慕课智能答疑系统”。如某校某同学提出问题,“混合教学移动慕课智能答疑系统”就会自动给出“历史上类似问题”和“历史上类似问题回答”供学生参考并思考,不仅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且学生发现“同一问题不同老师答案不同,甚至矛盾”,有利于学生学会“怀疑专家”和“批判性思维”并培养学生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
(6)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全国课程联盟授课计划一体化”,学生利用“手机学习通”,可以在手机上学习其他学校老师在“智慧教室”或“手机移动慕课”直播的授课,实现“移动慕课+智慧教室”/“移动慕课+移动慕课(无智慧教室)”的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
(7)试卷分析报告智能撰写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优势,增加了上网学
习时间、出勤率、实验课成绩与总成绩等相关性分析及本届学生成绩与往届学生、甚至全国不同学校成绩比较分析等内容。
(8)传统纸质教材数字化:将“在线课程”中丰富的“拓展资源”编写成“二维码”添加到纸质教材对应位置,学生通过手机扫码直接进入“移动慕课”学习,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教材容量有限的瓶颈,还可利用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实现“私人定制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